国庆黄金周的脚步越来越临近了,非遗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目的地。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技艺与习俗,并非尘封的古董,而是在小镇街巷、手作工坊、主题活动中流转的活态文化。从非遗小镇的沉浸式漫游,到亲手参与技艺的创造过程,再到多元主题活动的感官盛宴,三种方式让传统与假期时光温柔相拥。
非遗小镇是触摸传统的最佳区域
杭州瓶窑老街的粉墙黛瓦间,国庆期间正上演着非遗的狂欢:源于淮河流域的火虎舞首次在杭州亮相,表演者身披鳞甲般的道具,腾挪跳跃间再现“南翔老师”视频中的震撼场景,每一个动作都寄托着吉祥愿景。南京高淳老街则以“金秋淳玩季”串联起108节手工抬龙、东坝大马灯等非遗巡游,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古街上活态展演,桠溪文五猖的清雅舞步与固城武五猖的刚劲身姿形成奇妙呼应。内蒙古巴彦淖尔河套非遗小镇专程为国庆游客打造“通关文牒”,游客可以通过不断通关的模式解锁各种非遗带来的乐趣。这些小镇以“非遗+烟火气”的形态,让传统不再遥远。
亲手参与非遗技艺
广州博物馆的镇海楼展区里,国庆期间的古法合香体验场场爆满:选香方、合香泥、揉香珠,在非遗老师指导下,游客将沉香、桂花等岭南香材化为腕间手串,在“君臣佐使”的配伍智慧中读懂“香药同源”的传承。长沙非物质文化馆的湘绣传习区同样热闹,众人接力绣制毛主席名作《沁园春・长沙》,针线游走间既再现词中山河,也凝聚着家国情怀,旁边的剪纸工坊里,孩子们正跟着传承人剪出五角星与红灯笼。在瓶窑老街的手作摊位前,河津转花灯的精巧骨架、衍纸手作的斑斓纹理,让亲子家庭在创作中触摸非遗温度,桂花手串的香气更成为假期最难忘的记忆符号。指尖的温度,让非遗技艺有了当代延续。
非遗主题活动则以多元形态点亮假期
京津冀非遗联展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,用近百个非遗项目诠释时令智慧,辽宁的红色题材非遗展则通过剪纸、泥塑讲述“六地”故事。上海南翔古镇的国潮大会将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,千桌小笼宴的烟火气中,非遗快闪与国风集市相映成趣,古猗园的沉浸式游园让游客恍若穿越时空。河南陕州地坑院的 “金秋花灯游园会”更具视觉冲击力:陕州锣鼓书的唱腔里,千年铁花在夜空绽放,锤草印花、澄泥砚等技艺体验让游客全方位感受中原非遗魅力。瓶窑老街的“瓶日好市・仙人集”则汇集全国非遗商家,逛吃之间便能与各地传统相遇。
非遗在国庆假期中完成了从“展品到生活”的跨越。这个国庆,让非遗和传统文化带来不一般的体验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