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地气为王,盘点时新的非遗点位

掌上非遗
2025-09-23

嘉兴市沈荡镇以“书里文城醉美沈荡”为主题,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非遗小镇。其核心是沈荡1887”文旅IP,巧妙融合了余华文学文化、沈荡酿造这一历史经典非遗产业,以及网红地标谷仓文化产业园。该镇并非孤立发展非遗,而是联动周边“桃源文溪”山村旅居、杭州湾海上日出等特色项目,构建起全方位的体验式文旅格局,为非遗小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化的思路。

屏幕截图_22-9-2025_153451_www.xinhuanet.com.jpeg

泉州非遗展览馆体系则以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沉浸式体验著称。作为拥有6项世界级非遗、36项国家级非遗和128项省级非遗的泉州市,为展览提供了深厚底蕴。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核心场馆,设有多样化的体验活动,有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,暑期开设南音、木偶戏等公益培训班。馆外还有众多延伸体验点,西街和中山路小巷中的 “小而美” 非遗体验馆、景区街头的非遗表演,以及旅行社推出的非遗研学之旅,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局限,让非遗走出场馆,融入城市肌理和旅游场景。

屏幕截图_22-9-2025_153354_image.baidu.com.jpeg

来自风景胜地泸沽湖的多舍非遗工坊深耕摩梭文化,涵盖摩梭非遗茶、摩梭服饰及摩梭医药三大领域。摩梭非遗茶制作需历经11道标准工序,原料采用泸沽湖周边纯野生茶叶,是传统制茶技艺与摩梭医药的完美结合。摩梭服饰制作技艺历史悠久,从游牧狩猎期的兽皮、畜毛材质,到秦汉时期织麻工艺的发展,再到现代对核心工艺的保留与样式创新,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演进。非遗工坊与摩梭博物馆、走婚桥、转山转海节等形成文化共振,让到访的游客在节日氛围中感受非遗“活态传承”的脉动。这种将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模式,既传承了技艺,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。

屏幕截图_22-9-2025_153140_baijiahao.baidu.com.jpeg

《非遗里的中国》节目则通过媒体传播让非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以最新播出的兴安盟篇为例,节目由主持人携手专家、演员深入草原腹地,聚焦那达慕大会、燕青拳、乌力格尔等 20 余项非遗项目,通过互动体验、文化解读和精彩秀演等形式,全方位展现非遗魅力。节目不仅呈现了蒙古族摔跤、射箭、赛马的豪迈,也展示了漫撒水稻种植技艺的细腻,还有马头琴演奏的悠扬和乌力格尔说唱的动人故事。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大型文化节目,其优势在于覆盖面广、影响力大,能够让全国观众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。

屏幕截图_22-9-2025_153638_baijiahao.baidu.com.jpeg

这些时鲜的非遗点位,由点及面,不断传播非遗文化,同时在方式上面与时俱进,接地气又不落俗套。所有为非遗产业努力的人都在证明,非遗保护需要创新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,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
阅读3
分享